中国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被称为“沙漠之乡”,是古老胡杨林的生长地,是“沙漠之舟”骆驼的故乡。茫茫沙漠中一座座奇峰突起,火红的夕阳下湖泊金光闪烁,幽静、唯美的风光,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阿拉善盟境内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统称阿拉善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我们阿拉善之行的第一站是千年胡扬的故乡额济纳。胡杨又叫胡桐,是戈壁特有的古老物种。它还有个名字叫三叶树,因为在不同的时期,叶子的形状会发生改变,春天是细细的柳叶形,夏天又圆又大,秋天又像是枫叶形。胡杨的韧性极强,据说它活着可以千年不死,死了可以千年不倒,即便倒了也是千年不朽。
作为世界上三大胡杨林之一,额济纳的胡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每到秋季,大片的胡杨林形成金色的海洋。从2000年开始,额济纳每年10月一年一次举办胡杨旅游文化节。今年10月,有将近20万的摄影爱好者长途跋涉来到这个常住人口不到两万的小镇。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身处大漠边缘的额济纳胡杨林也受到严重威胁。额济纳镇长包保利介绍说,为了保证胡杨林生长用水,他们采取人工灌溉。他说:“这个黑河水对额济纳来说确实是生态水。从2000年开始(人工)放水,从那以后胡杨林通过人工的保护和水源的补充,面积逐步又恢复了而且是比以前增多了。现在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应该是在(5万公顷)以上。”
额济纳镇政府和当地的牧民们积极抵抗自然灾害,悉心照顾和保护胡杨林。包镇长介绍说,胡杨是一种极易存活的植物,它的种子像蒲公英一样,随风四处传播。所到之处只要有充足的水分,三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形成树林。在谈到胡杨林保护时,包镇长说:“让胡杨林里的牧民全部搬迁出来,让咱们的牧民变成胡杨林的管护人员就是护林员。只要我们有牧民身份的,从22岁到55岁的全是咱们额旗的护林员,可能有3000多人。”
除了胡杨,变幻莫测的沙漠也是阿拉善的特色风景。但是对于生活在沙漠周边的百姓来说,沙漠的控制和治理比欣赏它的美景更具有现实意义。在距离额济纳600多公里远的阿拉善盟的首府巴彦浩特,当地政府对沙漠化治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利用飞播造林技术在巴彦浩特周边地区进行大面积植树造林。在谈到生态环境治理时,巴彦浩特镇长莫尔根说:“巴彦浩特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所处的位置在贺兰山西路,所以这贺兰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绿色屏障。同时呢,巴彦浩特又面临着腾格里大沙漠的侵袭。通过腾格里沙漠锁边工程以及巴彦浩特镇生态环城项目的建设,巴彦浩特的周边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环城的绿色屏障,使得我们气候条件大有改观。”
在治理生态环境的同时,巴彦浩特的交通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也生机勃勃地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到巴彦浩特的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巴彦浩特机场建设项目也在审批中。交通状况的改善为各地游客来这里旅游创造了便利条件。巴彦浩特地处三大沙漠的中心地带,距腾格里沙漠仅30公里。整个腾格里沙漠中分布着100多个湿地和湖泊。每年11月天鹅会在迁徙的途中到这里休憩。巴彦浩特镇长莫尔根说:“阿拉善盟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独特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我们巴彦浩特周围现在已经形成了像月亮湖4A级旅游景区,广宗寺4A级旅游景区还有福音寺3A级旅游景区,这样形成了以巴彦浩特为中心的很好的旅游市场。”
生态环境的改善使游客人数不断增加。在贺兰山脚下,以蒙古族民族特色为主题的牧家游成为近年来游客乐于体验的休闲旅游项目。住在山脚下的牧民利用自己的田地种植无公害瓜果蔬菜,养殖淡水鱼,纯天然的美味食品也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
站在蒙古包前,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之下,金灿灿的玉米地,红色和黄色的小番茄,还有挂满果实的野生苹果树,自然之风让你心旷神怡。
巴彦浩特莫尔根镇长向大家发出热情的邀请。他说:“有幸能够介绍我的家乡巴彦浩特镇,(我)感到特别地激动。我相信我说的仅仅是阿拉善或者是巴彦浩特的一部分,所以呢也希望海内外的听众朋友和游客们到阿拉善观光旅游,我相信你们的感受会远远比我所介绍的要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