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安监局执法检查总队表示,9月11日和12日,市区两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共组成40余个执法组,对全市95家如家连锁酒店(以下简称“如家”)进行集中执法检查,共发现各类安全问题和隐患230项,下达限期整改指令书77份,拟立案处罚7家。
近几年,如家管理方面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但其扩张的步伐并没有放慢。业内人士担心,经济型酒店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忽视了公共安全这一基本要素。
合租物业的模式难消火灾隐患
2008年,如家沈阳市南京北街店涉嫌伪造“消防许可”,犯罪嫌疑人被刑拘。2009年,如家在江西省南昌市象山北路上新开设的一家酒店,在没有取得任何证照,消防也尚未通过验收的情况下就开门营业。2010年11月,郑州一如家酒店着火,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2011年5月1日凌晨,吉林省通化市一家如家发生火灾,导致至少10人死亡,35人受伤。
虽然问题不断被曝光,但如家并没有放慢其扩张步伐,大手笔收购了莫泰168、安徽e家快捷,获得了全国第一的市场份额。同时,如家还依靠加盟店进行扩张,目前其加盟店数量已超过直营店。
二季度财报显示,目前如家有733家直营店和847家加盟店。247家签约但尚未开业的店中,有75家直营店和172家加盟店,特许经营店比例增加。
业内人士分析,如家这些经济型酒店在不同时期被曝光的安全隐患,反映出整个行业快速扩张中对速度、规模的追求和对公共安全这一基本要素的忽视。
而酒店行业专家赵焕焱认为,如家快速扩张的同时,安全隐患也在不断激增,与其选址有很大关系。经济型酒店在一些综合型建筑内租赁其中几个楼层,酒店的楼上或楼下是餐饮或娱乐业,这种综合型建筑往往存在安全隐患。
中国经济型酒店网CEO胡升阳认为,在物业选择上,如果租赁的是整栋物业,风险会更为可控。如果选择了楼中楼,而且消防上的隐患不能消除,应当考虑放弃这样的物业。
如家CEO孙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独栋物业不多,企业发展中,不仅仅是如家,国内多家经济型酒店企业都有相当数量的门店采用了合租物业的模式。
据了解,合租物业已成为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常态,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经济型酒店的“跑马圈地”,适合开设酒店的独栋物业越来越少,租金也不断上涨。另一方面,经济型酒店即便租下了整栋物业,如果物业面积较大酒店自身难以消化,通常也会分租一部分物业给其他单位经营。
经济型酒店经营模式现隐忧
从零起步到上市创造财富神话,如家酒店只用了4年时间。
成立于2002年的如家一直是中国经济型酒店标杆,也被认为是资本市场改造传统产业的经典。其主打简洁而标准化的客房产品,通过直营和特许加盟快速大规模复制,实现扩张-上市-圈钱-再扩张的循环。
2006年10月,如家酒店以中国酒店业海外上市第一股的身份登陆纳斯达克,融资1.09亿美元,开盘当日即大涨六成,其曾经的PE值达186倍,高于互联网公司百度当时的PE值。
如家模式的快速成功让经济型酒店在中国风生水起,大量资本争相涌进这一行业,其中不乏以快速上市并套现退出为目的而涌入的各路资本。
有数据显示,2006年经济型酒店行业增速达到140%,2007年超过190%,后来者的思路几乎与如家酒店的发家史如出一辙——先大干快上、再吸引风投,接着跑马圈地,最终上市套现。
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包括如家在内的各大经济型酒店近年来在大举扩张的同时,还采用各种措施控制成本,力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满足资本市场对投资回报的期望。
但是,由于企业间激烈的竞争,尤其是不计成本地“圈”物业和挖人才,现如今,如家、7天、汉庭等无论是加盟店还是直营店,其盈利水平都在逐渐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快速开店旨在提高效益的做法,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盈利,反而稀释了酒店的管理能力,降低酒店在安全、服务等方面投入力度,给经济型酒店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一些经济型酒店为了降低成本,改造厂房时不加装窗户,装修时使用非阻燃材料,安全管理也不够到位。尤其是一些加盟商,为了及早收回成本,往往在还未获得各种证照的时候就提前营业。”业内分析人士说。
近年来,随着经济型酒店的不断扩张,原本以服务中低层消费者的快捷酒店,为了筹集扩张资本金,提高门市价成为最易操作手段。更有消费者表示,以现在经济型酒店的门市价,还不如去三、四星酒店,因为打折后的价钱与之差不多,但服务等方面比经济型酒店要好的多。
酒店业人士担忧,为了筹集扩张资本金,简单的提高门市价,会使大量消费者流失,经济型酒店之间的竞争靠得不是门店数量取胜,而是靠其品牌内涵、口碑、服务质量等方面赢得消费者,使其成为忠实用户,如果中国经济型酒店未来还是仅追求满足资本回报率,而不是以服务消费者、提高其品牌内涵为目标,经济型酒店发展将会迎来瓶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