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东莞——岭南文化之乡。这里不仅产生了篮球名将易建联,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莞商王志东等名人,而且还是广东著名的美食圣地,这里的美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分山区、埔田、水乡、沿海片菜系等,且各有代表美食,那些你没听过的美食你能抵挡住它们的魅力么?
酥香难忘的糖不甩
糖不甩
如果说东莞最著名的美食,这个名字有点奇怪的糖不甩应该能算上一份。糖不甩又名“如意果”,口感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腻、味香四溢、老少咸宜。它是汤圆的孪生兄弟,加姜汁特别祛寒正气。“糖不甩”做法简易,直接把糯米粉煮熟,挪搓成粉丸,在铁锅中用滚热的糖浆煮熟,然后撒上碾碎的炒花生。
但为什么命名为“糖不甩”呢?据传还跟八仙有关。初春二月二,由于流毒泛滥,民不聊生,赶往东坑过“卖身节”受财主雇佣的男丁精壮无几,大都是面黄肌瘦,劳力退减。上天大八洞神仙吕洞宾闻说后连忙打制治瘾灵丹,普渡众生。但良药苦口,再者私自下凡,乃冒犯天条。于是吕仙人把仙丹藏于熟糯粉丸内,配以糖浆煮成甜滑、可口的“糖不甩”(取之“糖粉粘丹不分离”之意),摇身变成一个挑担叫卖的老翁,从街头到墟尾实行半卖半送。众人吃后,果真杀住了鸦片流毒,体力、智力恢复。农历廿四节气倒背如流,东坑“糖不甩”因此而名扬远近。
广泛存在的东莞米粉
东莞米粉
很多地方都号称自己家的米粉是东莞米粉,可见这米粉的出名。
东莞米粉是东莞的一大特产。在主食中东莞米粉占到一个极大的消耗量,有圆条的赖粉,有扁扁的河粉,有细细的线粉,有卷成条的长粉,吃法也花样极多,光河粉一样就有炒河粉、汤河粉、蒸河粉等多种做法,再换上配的菜有牛肉、烧鹅、叉烧等不同变化,早餐光吃一个东莞米粉就可以让你一个月天天不同样。
东莞米粉以道滘米粉最为出名,在食用前,一般只要用冷水泡三十多分钟就可用(泡久一点也没关系,那样米粉更软更好煮或炒,特别是北方天气冷,要多泡一些时间,可泡过夜,不过要是泡的多吃不完要注意换水,以免酸臭了)
美味诱人的厚街濑粉
厚街濑粉
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东莞最出名的烧鹅濑,当然非厚街莫属。烧鹅濑,最讲究的是一锅美味的高汤,那得用整只鸡、大块肉、大块骨,加许多特种药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时候,将濑粉在热水中烫一烫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汤,粉面再铺上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那本就鲜美的汤中浸上了烧鹅的香味,更是美味诱人。
厚街濑粉是莞邑的传统美食,享誉粤港澳。厚街镇厚街村年逾古稀的球叔近50年如一日坚守着手工濑粉制作技艺,成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传承人。经过舂米、打粉浆、濑粉煮粉、过冷河等工序,洁白细长、嫩滑爽口的濑粉新鲜"出炉"。厚街濑粉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主要产地在厚街镇厚街村下栅小组。
烧鹅濑粉,最讲究的是那一碗高汤,汤底有两大特点:浓、清。那是用整只鸡、大块肉、大块骨,加上许多特种药材和香料熬制而成。吃的时候,将濑粉在热水中烫一烫放入碗中,粉面再铺上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金黄的鹅皮,银白的濑粉,故有“金鹅银濑”之称。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汤,这样的汤里浸出来的濑粉鲜甜嫩滑,特别可口。
历史悠久的厚街腊肠
厚街腊肠
广东的腊肠分很多种类,其中厚街腊肠是产自东莞厚街镇,发源于明清时期。厚街腊肠可分为花肠、鸭肝肠、猪肝肠等几种。厚街腊肠形状与别地有异,它是比鸽蛋稍大的椭圆形干肉团。
不说不知道,厚街腊肠有一段动人传说:北宋末,王姓人在厚街立村。南宋末,元兵大举南侵,村民遂把大米和肉碎拌匀,灌进猪肠内,用小绳束成一节节,蒸熟后,携入山中躲过元兵杀戮。其后,经厚街村民逐代改进,到了,明代中叶,厚街腊肠基本定型。三十年代,驰名东南亚、港澳的有信昌、兴发、灿记等几家,制作工艺,代代相传,保持传统声誉。
大家在购买时还可发现一个特点,就是它一节节特别短小,几乎象一个大红枣一样,所以又叫枣肠。可能是当年那个姓王的村民为了节约又取食方便而做成这么小的吧。不过它食用起来确实非常方便,而且还有个好处,比如说你剪取几个放在饭上蒸熟时,它的香味都会包含在肠里,不会散失,等到一口咬下去时就香气满嘴,特别浓郁。
大朗榄酱炒饭的来龙去脉
大朗榄酱炒饭
在东莞一些吃地道本土菜式的餐馆酒楼吃饭,你会发现有一道东莞特色菜叫“大朗榄酱炒饭”,榄酱炒饭的美味得到公认,可相信很多人不解,为什么这个炒饭会冠名以“大朗”二字?
“乌榄白榄松柏朗,番薯芋仔马蹄岗。”从这句东莞谚语中,我们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以前松柏朗村盛产高品质的乌榄,而制作大朗榄酱炒饭所用的榄酱正是由乌榄制成。
“说到这种乌榄酱炒饭,我们都会冠以‘大朗’二字。”东莞花园粥城大朗店的厨师长严富枝告诉记者,这道炒饭在饮食界很有名。
“饭要选用比较干爽的,而且要放凉了才能用。”严富枝说,这样炒出来的饭才既好看又好吃。酒楼通常早上6点就会煮好一锅饭,放凉了备用,做饭的时候还要尽量做得干一点。“家常制作的话,可以选用隔夜冷饭。”
在榄酱的分量上,严富枝说大概三碗分量的饭,放入两匙左右的榄酱,较为合适。先将豆角粒和盐放进锅里爆香,再加入饭,炒5分钟,再加上榄酱,炒匀,再加入鸡蛋,炒一会即可上碟。“在炒好的饭上撒上一些香脆可口的榄仁,更吸引人。也可以将榄仁加到饭里一起炒。”严富枝说,此外还要注意,油不能放太多了,不然会影响口感。
“最佳上碟时间是,看到饭粒在锅中跳舞。” 严富枝笑着告诉记者,整个制作过程也就10分钟左右,如果选用的米饭够干爽,在炒的过程中,会炒得比较均匀。
难得一见的三禾宴
三禾宴
东莞的水乡以种植水稻为主,每年夏秋之交,禾花飘香,稻谷金黄,以禾花、稻谷为食物生存的禾虫、禾花鲤鱼、禾花雀到了这个季节,都长得肥胖鲜嫩。人们将禾虫、禾花鲤鱼、禾花雀(现已禁止捕捉)捉来,烹饪,摆上宴席,招待客人,俗称三禾宴,其风味别具一格。其中以道滘镇的“三禾宴”最为著名。
禾花雀总是整只整只地端上来的,光溜溜地无比肥美的样子,有的人喜欢从头吃起,先一口咬掉它的小嘴,然后一路吃下去,也有人喜欢从后面吃起,最后剩下那一丁点可怜的小嘴弃于盘中。禾花雀因为是候鸟的原因,所以一年只有很短的时间能吃到,禾虫和禾花鲤基本是常驻东莞。
吉祥如意的麻橛
麻橛这个名词,可谓是比较少听,但是在东莞却是街知巷闻的美食。
橛者,东莞人称之为一小段。麻橛是东莞春节前的传统小食。祖母(阿嫲)多在制作炒米饼时,随手先做一些,给孙子解馋,人们戏称是“阿嫲从炒米饼中,割出一些米,给小孙子吃”的小食,讹称麻葛。其做法如中国民俗学家容媛(容庚妹妹)在1939年“元旦后三日写于东莞”的《东莞旧历年例》 说:“麻葛,以黄沙糖煮炒糯米粉,熟时切成榄尖形。”
麻橛常常在炒糯米粉中,拌入炒花生(研碎),更有芝麻。一粒粒麻橛大小相近,若2—3公分长,如榄尖形,即菱形。其色如麻。一把麻橛在手,往往相桑相连,成方胜(四方端正)图案。菱形相套,中国民间称为方胜图案,用于建筑(窗棂)、什器、服饰,妇女用作首饰,寓意为方正无邪,同心合意,优胜吉祥。因此春节期间麻橛成为东莞人互相赠送的小食,互祝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