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会把中国现代的高考与中国古代的“科举”作比较,虽然这两种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区别,但是这两种考试的实质都是在选拔人才。经历数年教育改革之后,现今的高考已经不再如昔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般激烈拥挤。然而,它依旧是众多年轻人通往事业、前途的必经之路。高考与“科举”因为千丝万缕的关联,让作为国内“科举文化”著名的旅游点之一的四川贡院,变得著名和神圣起来。四川贡院每年都承接了很多考生家长与学子的游览。
“人杰地灵嘉陵水,古城秀色满园春”。沿着古老的青石板路,在四川阆中古城学道街,有一座比较气派的建筑,这就是四川贡院。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古代的考场之所以叫“贡院”,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意思。在古代,凡是献给皇帝的物品叫贡品,唯独“贡院”是贡献人才的。现今,由于我国废止科举已近百年,明清两朝修建的贡院几乎全都拆毁,据说现存完好的贡院全国仅存两所,其中一所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四川贡院。
四川贡院究竟建于何年已无从考证,但是在明代时,阆中就是最基层的选拔人才场所。四川阆中贡院能升级为贡院,是因为明末清初,四川的东、南、西、中均属明朝管辖地,驻节阆中的名将李国英归顺清廷后,阆中首先成为清政府在四川的权限地并开始代行临时省会的职能。阆中成为四川省省会长达十余年之久,所以阆中便留下这样一处选拔人才场所的贡院了。从四川科举人才分布图中,游客可以看出阆中在历史上是人才辈出,录取人数远远高于其它地区。那是由于古代交通不便,许多人不能按时赶到,而贡院设在阆中,本地学子有了天时地利之便,录取人数自然会高于外地。因为阆中出的状元数量较其他地区多,所以自古阆中就被赞为状元之乡。
作为一项选拔人才的制度,无论是古代的科举也好,还是当今的高考也罢,都是一种选拔机制,考试制度的本身还是公平合理的,问题在于,一项选拔制度单项决定着一个人的前景发展,又少有其他的途径来改变个人的命运,这项考试就承载了家长和考生太多的欢喜期盼,也注定要承担着无数家长和考生对考试的爱恨交加的情绪。
作为我国仅存的见证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的贡院之一,来四川贡院体验“秀才赶考”民俗活动的游客上千人,很多家长带着考生前来感受古代科举的考试场景的理由,一方面是对学生有个理想成绩的祈福,另外也是让考生有了一种考前压力释放的途径。如今的阆中贡院复原了清初四川学子赶考的旧貌,把当年的“科举”考试,作为旅游复古的项目,天天在上演,游客也可参加其中。游客在这里只要交上一定数量的银两,就可以现场亲身体验。学生乔装参与科举考试,成绩优秀者可以披红戴花,凡是参与者就可中举,中举就可升官儿。这样轻松快乐的好事,让内心倍感考试压力的家长和学子有了压力释放的途径,同时也让家长和考生紧张的心情变得愉悦和释然。
作为国内“科举文化”著名的旅游点之一,阆中贡院成为了弥足珍贵的古今“高考”对比的实物宝库。四川贡院作为科举时代的考试场所,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见证,也是值得我们深切关心和爱护的历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