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研究院与携程旅行网近日联合发布的《中国休闲旅游客户需求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在国内旅游的各项花费中,较多游客的景区门票占总花费比例最高,达21.9%。其次是交通花费(20.9%),购物、餐饮、住宿、文化娱乐消费,分别占19.0%、16.4%、11.5%、9.8%。统计显示,我国近半数5A景区门票价格超过百元。
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国内不少景区门票都争先恐后地跨入“百元时代”:井冈山景区的门票由130元调整为162.5元,曾经免费的枣庄台儿庄古城景区票价由100元升至160元,涨价幅度高达60%;黄山风景区执行旺季票价,由150元增至220元。据媒体统计,内地130个5A级景区,仅有27个的票价低于60元,36%的价格在100-200元之间,武当山、九寨沟、黄山的票价已经超过200元。对于大范围景区门票涨价,地方政府的官方解释是,物价上涨导致景区运营维护成本增加,调高票价是不得已而为之。话虽说的冠冕堂皇,但究其根本还是“门票经济”在作祟。直接提高门票收入固然能在短期内对GDP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看,地方政府过度依赖“门票经济”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过高的门票压缩了游客的其他开支,无法真正刺激消费。与中国景点依靠门票赚钱的方式不同,很多国外城市的旅游景点都采取了“低价亲民”策略,更看重人文景观的教育功能和社会效应,以及对旅游业的整体影响。
数据显示,在很多国家,门票收入在景点运营费用中占比不大,仅20%左右,绝大部分的运营费用都来自政府补贴和个人捐助等。除了享受政府补贴,外国不少名胜会利用自身资源从事商业开发,以筹集运营资金。世界闻名的墨西哥金字塔每年收入可观,但绝大部分收入不是来自门票销售,而是来自酒店业、餐饮业、纪念品和工艺品销售、出租车和导游费用。卢浮宫常设展览的成人门票为10欧元。如果没有国家拨款,这家博物馆实则入不敷出。但经济学家指出,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冲着卢浮宫等景点来到巴黎,它们对巴黎总体经济的贡献不可估量。
其实,旅游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产业,1元的直接收入就能带来6.8元的间接收入。一个成熟的旅游模式应该是低门票,靠延伸产业增加收入,景区投入和维护可由政府补贴。城市在旅游开发方面应摆脱低级的“门票经济”,转型为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