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是六月,酒店业即将迎来旺季。境内外旅游者的蜂拥而至,加上沪上众多国际级的酒店集团抢滩市场进程加快,酒店人才竞争进一步升级,而主导旺季销售额的管理人才更是发生了严重短缺。
经济型酒店
看重管理人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经济型酒店市场规模达到4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经济型酒店的总体市场趋势虽然向好,但是对于各个分店来说,经营状况却不尽相同。
某连锁酒店招聘主管何文俊表示,沪上几十家门店的经营状况几乎都受到店长管理水平的制约。“有些店长无论是调到哪个地段的分店里,都能够很快地提高营业额。”在他看来,由于经济型酒店的管理流程相对整齐划一,因此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就成为主导营业状况的关键因素。“目前,具有大型经济型酒店管理经验的人才,已经成为各个中小型经济型酒店争相抢夺的人才。”何文君透露,目前这类基层店长的薪酬约在5000元上下,另外还会根据经营状况给予一定的奖金。
而随着酒店兼并时代的来临,具有财务、审计等相关背景的酒店人才也成为经济型酒店普遍看好的高端人才。与合资酒店可以高薪聘请外籍酒店人才不同,相对本土化的经济型酒店通常更看好具有海外酒店管理教育背景,且在酒店管理方面有一定经验的本土人才。而这类高端人才的年薪目前已经高达15至20万左右,且有可观的分红。
合资酒店
人才逐步本土化
目前,上海的合资酒店中,高级管理人才仍主要是金发碧眼的“老外”。据统计,如今在上海的四、五星级宾馆中,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行政总监、销售总监等高级管理职务的外籍人士已近千人,而他们的年薪一般都可以达到50万至100万元,而懂国际惯例、语言和沟通能力强的本土酒店管理人才则出现严重短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酒店已经开始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培训基地,使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系统地培养出企业信任、适用的人才队伍,而其中的重点就是能够代表企业文化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上海目前挂牌的五星级饭店中,外籍员工人数一般都控制在10到35名左右,占员工人数比例2%以下,而随着外资酒店中本土化人才的成长、壮大,中方酒店学习外方管理经验也会趋于成熟。外籍人员在上海酒店业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渐减少,这与全国走势趋同。
人才培养
教育改变行业
一份国内酒店餐饮人力资源调查报告显示,业内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约占总人数的24%;高中学历的约占总人数的71%;大专学历占总人数的4.66%;本科学历的只占到总人数的0.34%。可见目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这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不愿意从事这类工作,另一方面,整个行业氛围偏向于传统劳动,忽略了人员素质的提升。这造成酒店业高级管理人才出现脱节现象。
从酒店业的职业教育上看,几乎都走“低端路线”,以培养基层服务人员为主,独立的高水平酒店管理专业学校寥寥,经营管理人员培养几乎空白;从高等教育上看,则走“高层路线”,过高的培养目标和过宽的专业设置,导致学生眼高手低,难以担当大任,供应“适销对路”的人才难上加难。对此,专家认为,在硬件水平日趋接近的情况下,服务水平、员工素质等“软件”已成为酒店业竞争的焦点,而培训是酒店“软件”建设之本。
对酒店业来说,依靠引进外援或是高校培养解决人才问题,终归治标不治本,关键还要靠自己“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