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分会场之一的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快乐农庄稻香小镇,在10月18日举行了“与曹雪芹郊游:舌尖上的红楼之京西御稻”活动。北京曹雪芹学会秘书长李明新、上庄镇人民政府副镇长辛果、上庄镇西马坊村委会主任魏海军以及大道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长江出席了当天的活动。中共海淀区委宣传部部长助理许立勇主持。“曹雪芹、红楼梦和京西稻有着深厚的渊源。相信通过这次分会场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热爱曹雪芹和红楼梦的读者了解京西稻;也能够让更多的热爱稻作文化、到郊区农业观光的人,进一步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参会领导在发言时这样讲述本次活动的意义。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倾注了曹雪芹先生的毕生心血。《红楼梦》中曾提到,乌进孝向贾府交租,常用米千余石,而专供贾母享用的“御田胭脂米”却只有两石。文中描述的这种稀有的“御田胭脂米”,便是京西稻。京西稻颗粒圆润,晶莹明亮,蒸成米饭香甜细嫩,松软可口。作为皇室专用的御用稻米,京西稻自古便享有盛誉。但是,由于历史变迁等原因,京西稻在海淀区上庄镇仅有少量种植。“稻香小镇”作为京西稻文化园的主体区域,是体验舌尖上的红楼的不二之选。
京西稻在我国的农业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清康熙年间,京西稻开始在海淀六郎庄,北坞,青龙桥,西马坊一带种植,由于使用玉泉山地下泉水浇灌,水质清澈,昼夜温差大,使稻米在夜间有足够的低温歇息,水稻颗粒饱满,蒸饭有粘性,熬粥带有香糯口感,被指定为“御米”。
乾隆下江南,带回御种:紫金箍,在京西试种成功,专供宫内食用。解放后,政府专门邀请水稻专家进行了良种提纯复壮工作,开发了“银坊,白金”等品种,1976年,海淀区农科研究所采用保温育秧的方法培育了“越富系三”良种,成为北京唯一特供稻米。
作为政府支持的农业项目,经四年的努力,京西稻种植园区已经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国家级京西稻标准化示范园区”认证,环保部颁发的“有机农场(转换期)”认证,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正在申办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及国家十二部委“全国青少年安全食品示范基地”工程。
海淀区上庄镇副镇长辛果首先发表了致辞。他在致辞中讲到,上庄镇西马坊村长期以来致力于京西稻的种植与培育,对于京西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辛镇长还指出,《红楼梦》与京西稻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通过此次活动,可以让我们在新时代重新品味一番历史名著的韵味与京西稻的芬芳。在谈到对京西稻的种植培育问题时,辛镇长表示,上庄镇镇政府对于京西稻的发展十分重视,在配合种植区做好京西稻的传承与推广过程中,会提供大力支持,使京西稻在文化价值升华的同时,其种植地区发展也得到充分提升。
曹雪芹学会秘书长李明新在讲到《红楼梦》与京西稻的历史时,她引用了《红楼梦》中原文加以叙述,证明了京西稻的悠久历史。“今天,我们相聚在稻香小镇,谈红楼,品稻香,重游故地,体验与曹雪芹郊游,发掘古典文化中的内涵与韵味。《红楼梦》与京西稻的结合,将给我们带来一场舌尖与思想上的双重盛宴。故乡之村已拓,京西之稻犹芳。红楼之缘仍在,百姓之恋弥长。让我们共同品味红楼梦,品味京西稻。”
活动中,李明新秘书长还向西马坊村主任魏海军赠送《红楼梦》善本一套,向北京大道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稻香小镇负责人卢长江颁发“第三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分会场”牌匾。李秘书长希望以此表达对“与历史一起守望稻谷香”的人们的敬意。
西马坊村村委会主任魏海军最后发言,他说:上庄镇西马坊村稻香小镇能作为“第三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分会场,深感荣幸。 京西稻承袭了历史的文化,影响深远,不仅只是一种农作物,也是一种文化标志。近年来,在上庄镇有关领导的指示与领导下,京西稻的种植成果得到显著提高,实行重科学、求发展的战略。打破传统农业的单一生产功能,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作为驱动,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最后,希望借由此次活动,能够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京西稻,让这种珍贵的稻米,走进千家万户。
“赏西山静秋美景,品红楼文化盛宴,踏上庄富饶沃土,观京西御稻穗浪。”稻香小镇快乐农庄是一个会员制,吸引市民到郊区体验农耕乐趣,品尝绿色食品集美食、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庄。种植园内,京西御稻已经成熟,收割马上开始。相信前来郊游、体验收割的群众,因为有了《红楼梦》与京西稻的结合,在收获农耕之乐的同时,更加能够增添一份文化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