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是一处融自然风光与宗教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国家4A级景区,位于山西省介休市20公里,毗邻平遥古城,与灵石王家大院仅有半个小时的车程,与张壁古堡相望。绵山最高海拔2566.6米,山高峰险,植被丰富。俗话说,没有水的山是死山,有水的山才是活山。绵山就是这样一座处处有清泉、随处见飞瀑的活山。清冽的山泉顺着山涧从深山中潺潺流出,泽被着这方山水,养育着这里的人们。
夏日,太原的天气酷热难耐,我们一家人驱车130余公里一大早来到了绵山。远望绵山重重叠叠、云雾缭绕,那青黛色的山峦像一条巨幅的丝带,在空中连绵起伏。太阳还没探出头来,性急的朝霞已把朦胧的山顶镶上了一层金边。儿子兴奋地大叫:“快看,绵山到了。”
绵山:往来人在图画中
绵山,亦名绵上,因春秋晋国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
进入山中,首先看到的是雄伟壮丽的寺庙建筑。但见在层峦叠嶂中,在松柏的林阴下,寺庙或耸立于峰颠,或镶嵌在崖壁,险峻巍峨,浑然天成,与山体完美结合,令人惊叹不已。绵山景区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山多为宗教人文景观,后山为自然景观。乘着清早精神头十足,我们决定先去爬山。
绵山自然生态景区主要有水涛沟、栖贤谷、西水沟、镇宅沟、介公岭、龙脊岭、焚烧岭、李姑岩、香炉峰、鸾公岩等十几处绿色生态旅游区,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使绵山充满了神秘色彩。
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
十里画廊水涛沟
绵山自然景色最秀美的地方要属水涛沟。我们迎着徐徐的山风,开始徒步攀登位于景区最南端、有着“十里水景,十里画廊”之称的水涛沟。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所记的绵山石桐水就是指这里。绵山石桐水,发源于20公里以外的马刨泉一带。据说马刨泉是初唐名将尉迟恭,度索园大战兵败秦王李世民后,沿此沟奔命,马蹄刨出泉水而得名.
水涛沟长10余里,石桐水顺着山势蜿蜒流向山外。浏览水涛沟,其实就是沿着石桐水逆流而上。一钻进山中,就觉荫得很。沟内林木遮天蔽日,投头望不见天,只看到两边陡峭的山峰直插云天。越往上爬,山愈险峻。一路上,山缓水徐,山陡水急。平缓处,溪水积成一处处深浅不同的潭。有的清澈见底,在斑驳的阳光照射下,潭底的鹅卵石熠熠发光;有的深不可测,墨绿色的潭水静静的,没有一丝波纹。陡峭处,溪水倾泻而下,形成一道道形态各异的瀑布,为我们的旅游增添了无限的乐趣。沟内最宽处不过百米,最窄处只有几米宽,我们不停地穿梭于溪水两岸留影嬉戏,不放过任何一处美景。一晃时间已过了1个多小时,可丝毫看不出快要到尽头的样子,我们这些平时不愿多走路的人,这时就露了馅,边走边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好容易走到一宽敞的地段,一条瀑布从80余米高的山崖上直落下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跌落于山脚下的深潭之中。潭旁有许多石凳石桌,坐着好多游人。我们几个赶快围着一张桌子坐下来,边欣赏这壮观的瀑布边开始补充“供给”。人们穿梭于瀑帘前后,不时有人被瀑水淋湿,尖叫着跑了出来。趁着休息的空隙,我与一位正编藤条的当地人聊了起来,他告诉我,这壮观的瀑布就是五龙瀑,是景区气势最大的瀑布,一年四季源源不断,水的源头是山上的马刨泉。水涛沟有大大小小几十处瀑布和罕见的叠瀑奇观,有的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有的轻轻柔柔,随风飘动。师傅一边和我聊,手里还不停地编着,我奇怪地问:“您这是在编什么?”他说:“编桥呀,景区内大小几十座桥,都需要不停地修护。”经他这么一说,在后来的游览中,桥又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水涛沟内有用大木板搭成的桥,都是在较险峻的地方,但更多的是那种用细圆木棍连成桥面、用藤条编成各种护栏的小桥,简洁但非常结实,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与周围的环境极其相配。它们有的曲径通幽,有的小桥流水,飞跨在溪水上,异常别致。
我们边玩边耍,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来了水涛沟的尽头———水帘洞。水帘洞是一个可容纳三四十人的天然溶洞,需攀上湿滑的巨石穿过水帘才能进入。清洌的泉水从洞口的上方泼撒而下,好一个晶莹剔透的珍珠水帘,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孙悟空花果山上的水帘洞。此处的水帘洞是道两叠的瀑布,中间有个平台,沿着窄窄的栈道走上平台,溅起的水雾打湿了人们衣衫,纵情地做个深呼吸,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心都醉了。
下山就快多了,潺潺的溪水一路欢歌,我们赏着各色野花,闻着水的清新,听着鸟声啾啾,一种用语言无法描绘的感觉围绕着我们。
九曲一线栖贤谷
“人在吊桥行,瀑布脚下飞。”营造出了栖贤谷惊险刺激的自然景观和山水如画的独特景致。的确,栖贤谷是探险者的乐园,是冒险者的天堂。这里九曲一线,怪石嶙峋,湍急的水流直冲山涧,像一条银练从天上倒挂下来。
站在栖贤谷下,看着人们和水流一起从几乎是垂直的绳索桥上下来,我不由脱口而出:“真险啊!”栖贤谷没有路,有的只是插在山崖上的铁楔子和一架架悬在水面上的木板悬桥。栖贤谷九曲一线,是水流经几千年冲刷侵蚀而成,最窄处仅有两三米,最宽处也不过50多米,两边山石突兀,好像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一样。我两手紧握铁索,小心地在晃晃悠悠的悬桥上挪着步子,脚下湍急的水流冲刷着岩石,发出清脆的声音,回荡在山谷,撞击着我的耳膜;脚不时被冰冷的水打湿,吓得我心惊肉跳,直打退堂鼓。还是小孩子们胆子大,一直冲锋在前。爬了一段悬桥,我觉得桥身老晃悠不稳当,就凳上天梯,没想到登天梯更是不易。攀援了10余架悬桥、天梯后终于通过了栖贤谷,我满头大汗地站在栖贤谷的上游,看着清凌凌地水流在静静地流淌,树木苍天,满山的野花竞相怒放,美丽的蓝蝴蝶在身边飞来飞去,像是在欢迎着我们这群勇敢的人们,我想此时人们感受最深的应是“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话吧。
绵山的古建筑,或耸立于峰颠,或镶嵌于崖壁,或巧建于洞中。其与山体的完美结合,其建筑的雄伟壮丽,令世人赞叹不已。
悬崖绝壁上的建筑
绵山的宗教建筑非常有特色,有介子推祠、大罗宫、云峰寺等寺庙道观88处,其中道教建筑极其雄伟。这些建筑大多依山就势,巧借地形,或建于绝壁山崖之上,或建在山坳之处,与山体和谐地融为一体。大罗宫意为建在大罗天上的宫阙,是绵山规模最大的一组建筑群,被称为天下第一道观。大罗宫始建年代不详,西汉时颇具规模,后经唐、宋等重修,现在的建筑是在原来的五岳殿、三宫殿等基础上恢复扩建的。它依山而建,巍峨华丽,如天上人间。云峰寺则是一座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的佛教古刹,坐落于抱腹岩的怀抱之中,绝壁而建,自下仰望,层楼叠阁、栈道悬空,犹如空中楼阁。
绵山有许多天然岩洞,抱腹岩、椤严会、李姑岩、蜂房泉、天桥、朱家凹、蜂房泉、银公洞等堪称奇观。抱腹岩为岩洞之首,形如两手抱腹,高约60米,深约30,长约180米,腹大得惊人,抱200余间殿宇禅房及一两万游人于腹内而不显得拥挤,云峰寺就建在这巨大的腹中,自古以来雨雪不及屋顶,这在中国建筑中绝无仅有。爬一段缓坡后,登120级台阶先来到云峰寺主殿,再从旁院上60级台阶,过一条窄窄的悬空栈道,就来到腹的最深处。站在“腹中”,看着清泉从石壁中汩汩流出,一种透彻的清凉瞬间侵入我的身体。
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绵山是历史文化名山。相传因春秋时,晋国介子推随公子重耳流亡19载,难中曾割腿肉为公子充饥,但晋复国后重耳做了国王,介子推耻与诸臣争功,偕母隐居绵山,晋文公为迫他出山,派人放火烧山的故事而扬名天下,是“清明节”、“寒食节”的原发地,距今已有2640多年的历史。绵山的宗教文化底蕴丰厚,是道家仙人的修行养生圣地,是空王佛(田志超)的道场、是昙鸾高僧净土宗的修行地。绵山每一处景点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段美丽的传说。
千百年来,登绵山者络绎不绝。人们在此朝拜、祈祷、许愿、还愿,以种种方式求得平安,留下了盛传不衰的千古民俗。“悬崖绝壁挂祥铃”相传源于唐贞观十二年(368年),自古就是绵山祈祷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每逢旧历三月十五绵山庙会,善男信女雇挂铃人从抱腹岩岩顶顺绳索 “悠”进深陷的山腹之中打楔挂铃还愿。站在抱腹岩下,仰望无数系着红布条的小铜铃在几十米高的岩顶随风摇荡,风过铃动,清脆的铃声回荡在山谷,成为绵山一大奇景。
绵山还有1700多年的僧人坐化成佛的包骨真身。据报道,九华山因发现了7尊肉身佛而名声大振。绵山现发现保存有这种佛像共16尊,数量是九华山的2倍多。修复前,部分佛像内的筋骨、衣饰等清晰可辨,全国罕见,在旅游市场上产生了独特的吸引力。目前,16尊真身佛供奉在绵山正果寺、云峰寺和朱砂洞里。
2005年春节期间,绵山推出了民俗文化节日旅游大餐,一些极具地方风俗的狮子舞、走旱船、跑马、飞人悬崖绝壁挂祥铃等民俗和根据当地历史文化编排的晋文公上绵山寻介子推、唐太宗李世民回銮送吉祥等观赏性很高的节目,吸引了大批游客。
2006年1月17日,第六届晋商社火节与首届绵山文化庙会强强联手,推出长达1个月的 “闹社火,逛庙会,祈鸿运福禄寿喜财;品寒食,赏冰瀑,绵山红火过大年”的主题活动,每天上演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表演和祈福活动,还有来自国内各地的年货、贺岁商品的展销,掀起了绵山冬季旅游的热潮,同时也向业界宣告山西告别了冬季旅游无市场的现状,极大地带动了山西的冬季旅游。
交通:前往绵山旅游,铁路、公路交通都十分便捷。从太原火车站或长途汽车站乘直达介休的汽车,每半小时一班车,两个半小时左右到达介休火车站,介休火车站有绵山风景区旅游专车往返接站,直达山顶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