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越野车是一辆墨绿色的丰田四驱,雅号“陆地巡洋舰”(LAND CRUISER),昵称“野狼”。比较正式的名称是丰田80系列。南方人叫它“沙漠野狼”或“沙漠狼”,西藏人叫它“沙漠王子”或“沙漠王”,在阿里、新疆叫“牛头”(丰田徽标象一牛头,车也很“牛”),也有的干脆按排量直呼4500,以区别于其他丰田车系的其它越野车。
丰田越野车在国内较多见是的老款62系列(2400ml),80系列即“沙漠狼”(4500ml手挡为主)、90系列即“霸道”(VX3400ml,GX2700ml)、100系列即自动档的“沙漠王”(4700ml),丰田越野车现在已出到120系列。
丰田越野车里最经典和保有量最大的是80系列,日本4X4发烧杂志《越野特快》谓之为“不朽的80”,这型车10年来有多个改款。万变不离其宗,4476ml排量、215匹马力,手动5档,四轮独立悬挂。自重2260kg,车身4980x1930x1860mm(h),最低距地点210mm,95升的主油箱,45升副油箱,16寸轮圈、275mm宽胎基本没变,现在市面上卖的80系列新款车明显改变的是前灯、后门款式和内饰。
开车几年,开越野车的时间比开轿车多。去西藏,当时有两台越野车可选(都是六缸四驱),一台是三菱帕杰罗V33,这是国内常见的越野车,3.0升排量,车龄还不到两年,载油量90升。我曾经开过美款的帕杰罗V33大半年,到过滇藏线德钦以北,算比较熟悉;再一台就是这辆丰田80“沙漠野狼”了,排量4.5升;载油量主副油箱加满140升;体型很大,坐在驾驶座上有开卡车感觉。这车我开得少,知道很耗油,城里跑在20升以上,车龄已七年,车况没把握。
开始首选是三菱帕杰罗V33,白色车身醒目,线条漂亮,配置好,海拔表、陀螺仪、平衡仪齐备,乘坐舒适,油耗适中,最要紧的是新车毛病少,准备出发前几天送去修理厂保养加固一下就开路。出发前一礼拜,有人极力撺掇开丰田4500去,他开的是一辆丰田“霸道”3400,三个月前才从西藏回来。他的理由是1、4500动力充沛,最适宜高寒荒原爬坡涉滩;2、底盘稳定,车架扎实,重心低抓地好、安全性好;3、载油量大;4、西藏的丰田车多,维修方便(这是最重要的)。
老茶对汽车结构性能琢磨得少,经他这么一说,钻到车下仔细比较确实觉得V33与4500比要单薄了些,且重心偏高,如果说V33象一只矫健的非洲猎豹,敏捷俊朗身影令人神往,那么4500就象一头健硕的荒郊野狼,力量内敛,蓄势待发。猎豹与野狼,中用与耐用,去西藏当然是选后者。
那时的俺对开车跑过西藏的哥们尊为大侠,几乎言听计从,立马从别人手上换来“野狼”,送进修理厂要求按跑西藏的标准维修加固(不是改装)。岂知第二天去看,满地狼藉,车子被大卸八块,除了没拆开发动机,能拆的都拆开了(活象金凯瑞演的《变相怪杰》中那修车小店干的勾当),刹车鼓太薄要换,备用油箱油泵坏了……,师傅给找出不少“隐患”,真是头老狼了?
俺开始觉得不该换这车。原以为两三天够了,结果弄了近一星期,为了避免师傅再有节外生枝的事,天天盯在车间里当监工,过程就不细说了,结帐时那个肉痛哦。
装个电动绞盘?俺又不天天开这车去越野,免了。为防止后门被颠畸变,后备胎换装到底盘上,前保险架干脆拆了,车顶行李架前移20cm,加装了四只射灯和雾灯,很神气。
其实走西藏阿里,难在涉水过滩,把进排气管改高和后悬挂弹簧加强才是最要紧的。出发前一天,把车开上了西山顶,试车没什么明显不妥,野狼将陪我们踏上万里征途。
怒江峡谷大塌方处遇险后,底部后备胎架被顶变形,在然乌湖到波密之间备胎给挂掉了,到八一买了两条275的美国越野宽胎换了,“野狼”前掌穿上这双“新靴”,从此所向披靡。修车时,听师傅说西藏的丰田后悬挂弹簧都是加高的(8至9圈),以适应走烂路,“野狼”弹簧本身不高(6圈半,跑公路倒挺合适)又趋老化,一颠簸容易擦底。说归说,八一也买不到的,只有到拉萨再说。教训:走西藏路,什么都得加固加强。
在珠峰下(西藏最破的路),电瓶颠簸翻报销彻底熄火了,还走岔了路,困在4800多米的山沟里,没电摇不上窗,又懒得弄吃的,一夜饥寒交迫熬到天明,靠曲当乡乡长的“座驾”东风大卡车一路拖带才下得山来(路太烂一旦颠熄火又得拖),绒布寺大本营也没去成,踉踉跄跄回到定日县也没电瓶可换,只得狂奔260公里一口气折返日喀则,算是怒江以来的第二次危机。(教训:电瓶固定要不时检查,小不查乱大谋啊)
为给“野狼”备足食粮,过昂仁时给7只后备油桶加满了油,从车顶移到车箱里。这时我们车上载油量达到空前绝后的285升,理论上能跑一千多公里,到狮泉河没问题。岂知走出十里地就发现有三只油桶渗油,满车汽油味,难受又危险,只好停下来补漏,补过的油桶还在微渗,好在第二天就把漏桶的油加到油箱了。(教训:买油桶时要装油试一试)
进入阿里后,底盘老在咔哒做响,检查疑是左前减震器,没备件,只能硬着头皮走。公主湖畔后胎蹭了路边石块给扎爆了,换上唯一的备胎,离狮泉河还有400多公里,心中祷告:佛祖保佑别再扎胎。以后直到昆明九千公里路“野狼”很争气真的没再扎胎。进阿里,至少备胎两只,别存侥幸,一旦落难,救援成本极高。
在狮泉河,又做了次较大的检修,换了坏的减震器,连杆胶套等,破胎补了,还衬了个内胎,买了只旧胎绑在行李架上。空调制冷坏了,在西藏似乎没有修的必要。把前后油箱加满,再备了四桶油,此去新疆叶城1100公里有一半在海拔4500米以上,号称世界最高公路。
在西藏,“野狼”的长途平均油耗是27升/100km,比平时约高百分之五十。开始,我是按高出百分之一百即35升/100km来预测进阿里的油量的。
叶城大热,没找到修空调的地方,忍到喀什,第一件事就找厂子修空调。检查:过滤器管子开裂,冷凝器渗漏,只能换了,加冷却剂。出喀什一天多,在库尔勒空调管又裂了,过吐鲁番那暴热也只能忍,乌鲁木齐再修,一天后又坏,在敦煌又修,一天后再坏,真邪门了!那几天来加冷却剂的钱超过加油的钱,一赌气不修了,忍回昆明。(空调要是好好的,你能体会八月吐鲁番的暴热?)从新藏线下昆仑山时CD机开始出毛病,六只喇叭不均衡,歌声有点神经质,。回昆后,竟不治而愈。估计是颠簸导致CD机伺服系统混乱(最极端的办法:拆了CD机再进藏)。
这些都属于“肘腋之患”了,虽然有时也让人心烦意乱。
从乌鲁木齐到昆明四千多公里,曾打过把“野狼”交铁路托运,人坐飞机回昆的主意,乌市铁路的朋友反馈的信息是:运费1.2万元,何时到昆不好说,这么贵,不如咱自已开回去。在乌鲁木齐换装回了原来的后悬挂弹簧,一是因为不载后备油桶车的重量减轻许多,二是跑正规公路过弯时车尾不宜过高。
写到“野狼”,似乎一路都在修理,屡修屡坏。是的,在西部边疆,每到一个大点的城市,八一、拉萨、日喀则、狮泉河、喀什、乌鲁木齐,首要任务就是找车厂维修车辆,排除故障,让“野狼”恢复常态。西部边疆路况差,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维修保障点相距遥远,凶险的路段上的抛锚,俺很清楚那意味着什么,不敢心存侥幸。进入内地,心态放松了,小毛病就不修了。按理说,丰田车不该有那么些毛病,竟然都碰上了,剩下就只有一种解释:西藏路太烂而“野狼”太老,除了有颗“奔腾的心”以外,需要更换的部件太多。
一路修车花去太多宝贵时间和钱,到乌鲁木齐已弹尽粮绝,找了当地的朋友借银子才从修理厂赎回车子。嘿,自驾车出行固然潇洒,也有代价。
中国西部,万里险阻万里风光,是汽车和驾车者的大考场,“野狼”能跋山涉水闯过来真不容易。西藏的部分沙土公路人称“搓板路”,因高寒、干燥、疾风而形成路面上有规律的横向凹槽,动辄几十上百公里,巨颠,还无从闪避,开慢了如蜗行,开快了又恐伤车。震颤令人不胜其烦,当你几个小时都处于不胜其烦状态时,车离出事就不远了。
当地的丰田车也要备足各类配件才敢出趟远门,惶论我这头老狼单车出行。
在西部无人区,一觉醒来,打火启动,听着引擎轰鸣,挂档,松离合,车轮滚滚向前,人车一体,那感觉踏实极了。虽有两次重大危机,更多却是面对各种坡坎险道和不知深浅的河流,我的野狼表现得象一辆M1A1坦克,冲锋陷阵,一往无前;而在林间小道、草原戈壁,“野狼”象一匹良种赛马,操控灵活,落步准确,让俺们过足了越野追风的瘾。
想来世间万物都有灵性,你呵护到位,自有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