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中午,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猛兽区内,27名游客遭到老虎群围攻,游览车挡风玻璃破碎,游客险些丧身虎口。跑马岭景区称,事故原因是“老虎、游客都太兴奋”。然而这一表态却遭到游客一致抵制。同样一桩遭遇,事件双方提供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
别说是游客了,估计谁面对老虎突然发火并击碎车玻璃的事情都会惊慌万分、魂不守舍。但纵观整个“游客惊魂”的事件,这确实像影片中的那样凶险和让人后怕:如果老虎一旦进入游览车,后果真不堪设想。
在管理方看来,之所以发生“游客惊魂”,是因为老虎正值发情期,车内个别游客有挑衅行为,“老虎、游客都太兴奋”。但果真是“兴奋”惹的祸吗?既然知道老虎处于发情期,为何不采取特殊时期禁止游客进入近距离接触特殊时期老虎的方法?为何还要一如既往的为动物和人们的“兴奋”创造条件?或许游客确实有“兴奋的挑衅”老虎的行为,这与游客的素质的有关,但游客毕竟只是游客,又岂能知道“发情期的老虎屁股摸不得”?既然知道游客进山看虎会面临可能的危险,景区管理方为何不事先警告和教育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禁止擅自“摸老虎屁股”?同时,景区为何会出现管理人员擅离职守?为何没有意外情况安全预案?这是一连串的质问,但更是一连串的管理失职失责。因此,从“游客惊魂”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来反思,导致“游客惊魂”的恐怕不是“兴奋”,至少潜在诱因不在于游客和老虎的“兴奋”,其实是在于管理的“疲软”。
其实近年来不少风景区和动物园等都发生过动物发怒“游客惊魂”的意外,而这些大部分都因为防护措施不到位、监管部科学或者安全预案缺乏等原因,既然如此,景区管理方为何不引以为戒整改清弊呢?这背后恐怕就是一个对游客负责、对旅游安全负责的责任问题。
因此,景区不能一味的沉湎于收费赚钱,不能意味的被动应付,如何完善景区安全管理预案,如何从景区不安全事故中吸取教训并进一步强化对游客安全负责的责任意识,及强化和完善对游客游玩行为的警示、教育引导和监管约束,如何采取事先预警的方式警示游客文明游玩,如何在可能发生意外的不安全区域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游玩场所强化安全监管和安全教育引导,从而避免意外发生再次导致“游客惊魂”,这确实需要景区管理部门反思,这远比那种拿“兴奋”做幌子的找借口行为更理智,也更负责。